2019年10月09日
本报记者 张江舟
近日,由西安体育学院主办的“‘一带一路’中外体育院校校长高峰论坛”圆满落幕。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15所国内体育院校和来自日本、韩国、西班牙、乌克兰、德国的体育院校的数十位校长、专家学者应邀参加论坛。
在高峰论坛上,各方代表围绕“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与体育协同创新、新时代体育发展理念与思考、国际奥林匹克、体医融合与健康中国、科技助力奥运争光与全民健身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广泛研讨。日本大阪体育大学、韩国体育大学、西班牙武康大学、乌克兰国立体育运动大学、德国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北京体育大学等体育院校和机构的代表进行了专题发言。
日本大阪体育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竹内亮分享了他在体适能领域的研究心得,并从大阪体育大学和教育学部的状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师构成特色、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进行科研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日本体适能学科的发展概况。竹内亮说,近年来,中国体适能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西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院校都有各自独特的研究。他希望可以与中国更多的体育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科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
韩国体育大学校长安容奎在论坛上进行了题为《韩国体育大学的特色与人才培养》的专题发言。安荣奎对丝绸之路作用的分析及体育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作出了十分深刻的分析。他表示,韩国体育大学是韩国国内唯一的一所国立体育大学,学校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水准的优秀选手和指导者。成为世界最佳体育大学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德国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大中华区总裁本杰明·瓦尔从职业俱乐部的角度,分享了该俱乐部在国际化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心得。他说,在国际化体育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有青训体系、青训管理等内容,更要注重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全方位培养,并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球队方面的平衡能力。
乌克兰国立体育运动大学副校长奥莉加·巴利萨娃在发言中表示,随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以职业化管理方式进行发展将成为必然。无论是对体育机构、赛事组织单位还是运动员本身而言,公司化运营将更有助于形成、发展和完善市场,这是一种基于全球化的组织方式。奥莉加·巴利萨娃以网球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该项目从非奥运项目到奥运项目的转化过程中,职业化运作、公司化运营对促进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作用。
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武康大学目前拥有21支专业运动队伍。在历年的西班牙大学生运动会上,武康大学曾多次蝉联奖牌榜首位。西班牙的众多奥运奖牌得主和体育名宿都曾在这里学习。武康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阿里然德罗·莱瓦·阿尔卡斯分享了他对西班牙体育的发展历史、奥林匹克的发展模式及历史、奥林匹克与政府的联系、政治对体育发展的影响、武康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思考。
此次论坛上,由西安体育学院提出的成立“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的倡议得到了与会各方的积极响应,多所发起成员单位已签署“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框架合作协议。据介绍,该联盟成立后,将秉承“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丝绸之路体育教育共同体,围绕体育领域、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推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以及相关机构,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训练竞赛、文化沟通等多个领域开展相关项目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近年来,西安体育学院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以及陕西承办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等发展良机,坚持质量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着力建设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打造高等教育特色智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服务社会能力及各项教育体育事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这些都为推进西安体育学院“双一流”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